html模版北京隆起科技創新高地


2017年北京科技周主場“科技重大創新成就”展區現場。 資料圖片

2014年,北京開啟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征程。轉眼三年過去,北京交出瞭怎樣的答卷?

有數字為證:2016年全社會R D經費支出達到1479.8億元,比2013年增長24.9%;研發投入強度5.94%,比發達國傢平均水平高出2—3個百分點;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6.8件,遠超全國平均水平;金融、信息、科技服務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技術合同成交額比2013年增長38.2%,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四梁八柱”拔地而起

北京市強調,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北京深入落實“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好疏解功能謀發展這篇大文章的關鍵所在、希望所在。

北京市編制瞭“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和本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勾畫瞭遠期、中期、近期“設計圖”。按照“量化、細化、具體化、項目化”要求,制定到2020年的重點任務實施方案,提出瞭完整的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和指標體系,形成一張全面系統、清晰明確的“施工圖”。

北京市不斷深化與國傢有關部門,在京中央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和部隊的合作機制。會同國傢相關部委和單位共同組建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成員包括10個國傢相關部門和單位、市政府負責同志,並吸納24傢市級部門和單位、16傢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形成瞭包括“一處七辦”在內的組織“架構圖”。

如果把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比作建造大廈的話,2014年以來北京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四梁八柱”拔地而起,主體框架基本建立。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根本。三年來,北京積極強化央地協同創新:全面承接11個國傢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子午工程、鳳凰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核高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等一批國傢重大科技專項結出碩果,湧現出高溫鐵基超導、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碳基集成電路、超順排碳納米管材料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原創成果;腦科學、幹細胞、石墨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5G等基礎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已經前瞻部署,正在有序推進。

集聚全球頂尖人才,引領世界科技前沿發展。吸引瞭王曉東、施一公等一批站在國際前沿的科技領軍人才。今年3月份,“全球頂尖科學傢及其創新團隊引進計劃”啟動,張首晟、楊培東等8位世界頂尖科學傢被聘為首批“中關村海外戰略科學傢”。三年來,累計吸引“千人計劃”人才1300餘位,占全國的1/4;吸引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京設立聯合研究院。

統計數據顯示,三台中申請公司年來,在我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219項技術中,北京占比55.7%;北京地區獲得的國傢科學技術獎項目,占全國的31.5%;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累計發佈國際標準229項,比2013年增長40%。

引領支台中申請公司登記撐作用日益凸顯

科技創新既要頂天,更要立地。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北京市制定實施瞭技術創新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以重大專項為抓手,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高端發展,支撐服務民生需求。三年來,全市的高技術產業、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達到9.1%和12.9%。

大力發展高端產業。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北京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創新基地。高性能大型鈦合金構件激光增材制造技術首先實現瞭在航空發動機、汽輪機等裝備上的應用;推動機器人整機在汽車制造、物流搬運、醫療健康、文化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生物醫藥成為新的千億元級產業,銷售利潤率連續13年居全國首位;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首個國傢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傢動力電池創新中心落戶北京。

科技成果改善民生。三年來,北京深入實施瞭首都藍天行動、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等科技惠民專項,開展垃圾處理、生態功能提升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和示范應用,支撐區域污染物濃度下降和本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8%;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城市信息的實時監測。此外,率先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重大疾病臨床數據和樣本資源庫,開展冬奧會食品供應與質量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老百姓的科技獲得感不斷增強。

體制機制改革打組合拳

從中關村先行先試到全面創新改革,北京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其他改革統籌推進、同步發力,奏響瞭全面創新改革的“大合唱”——

以“京校十條”“京科九條”、《關於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意見》為代表,改革舉措打出瞭一套“組合拳”;

在全國率先出臺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28條新政,中關村一系列改革試點深入推進;

京津冀區域全面創新改革18項台中有限公司登記改革任務和本市47項改革舉措印發實施;

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效果顯現,其中10項為全國首創試行,通過新政為450人辦理“綠卡”,實現突破性增長……

一個個“突破口”、一塊塊“硬骨頭”,一套套“組合拳”,激發瞭各類主體的創新活力,抓住瞭一批涉及多部門、橫跨多領域的“牛鼻子”,激發瞭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

從京津冀協同到服務全國

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是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應有之義和職責所在。三年來,北京市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工作方案和中關村行動計劃先後實施,加快完善政策互動、資源共享、市場開放等機制,促進區域科技功能分工協同、產業與創新高效銜接、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共享。聚焦4個戰略合作功能區和一系列產業承接合作平臺,構建要素集聚、資源共享、產業上下遊高效銜接、互利共贏的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建設瞭一批具有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創新型園區和區域創新中心,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聯動發展。統計結果顯示,三年來,北京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翻番,2016年達到154.7億元,年均增速29.5%。

與此同時,北京不斷加強與其他省區市的科技創新合作,搭建跨區域創新合作網絡,輻射引領服務全國創新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好支撐。2016年7月24日,南寧·中關村雙創示范基地在南寧高新區正式揭牌運營。

從東北的黑龍江到西南邊陲的雲南,從東部的天津濱海新區到西部的新疆和田……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的72%輸出到其他省區市和國外,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示范帶動乃至輻射全球的作用正在逐步彰顯。





  • 瀘州國傢高新區江南科技產業園積極務實推進“雙創”工作
  • 大學瘋創業@E@
  • 陜西省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任務清單_1
  •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eqz2vb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